农村甲流感染情况如何?村医回应

    发布时间:2023/3/14 16:56:49来源:jian***

  • 前言

    近期相继有新闻报道“甲流”在全国各地爆发的消息,起初并没有引起笔者和身边同事朋友的重视,直到周一上班忽然发现“甲流”在身边已经感染了数人,感染的同事苦不堪言。

    首先第一个感染的同事小D是在上周发生腹痛腹泻症状的,并且畏寒。中午气温升高大家都穿单衣了他还披个皮衣紧裹。我们都以为他是发病前晚上吃凉菜喝酒,菜品不新鲜导致的急性肠胃炎,并没有往“甲流”上联想。逐渐他的病症开始严重,先是嗓子疼,然后开始发烧、咳嗽、浑身乏力、伴随全身肌肉酸痛。

    同事阿Q是今天发病的,症状和网上描述的“甲流”症状一模一样:嗓子痛、发烧、畏寒、浑身乏力、浑身微痛。阿Q猜测应该是孩子传染给自己的,因为他的孩子在这之前有呕吐、腹泻、发烧的症状。平时阿Q多在工地住宿,周末阿Q回家带孩子去看病,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能感染上了。

    中午大家休息吃饭的时候多个人均有不同程度的“甲流”症状,有嗓子疼的、有发烧的、有乏力的。食堂大姐告诉我们,“甲流”已经在当地的学校学生群体中普遍传开了,很多学生都感染了,学校已经通知学生放假回家了,再次返校需要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。外部的医院和诊所门诊也是人满为患,挤满了输液的病人。

    “甲流”在新闻上的时候仿佛远在天边不足为惧,忽然“甲流”在身边爆发才猛然意识到它的严重性。

    甲流是什么?是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吗?

    本次“甲流”爆发距离2022年12月放开管控,全民新冠病毒感染群体免疫已经有3个月了,恰逢一些所谓的“砖家”预测第二次新冠病毒感染在放开管控全民感染3个月之后。笔者不禁联想,这次的“甲流”感染是第二次新冠病毒感染吗?

    根据国家卫健委专家报道,“甲流”全称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发病率较高,传染性强,已经在世界各地多次爆发流行。目前流行的病毒以甲型H1N1和H3N2亚型为主。新冠病毒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,和“甲流”完全不一样。因此本次爆发的“甲流”不是新冠肺炎的第二次感染。

    甲型流感病毒构成结构

    那么本次的主角“甲流”和新冠病毒有什么不一样呢?

    首先,“甲流”感染症状和新冠病毒不一样。

    “甲流”感染:通常“甲流”的感染潜伏期只有1-2天,也就是发病比较急,症状出现快。“甲流”感染者发病比较容易高烧,持续3-4天。伴随着头痛,四肢乏力、肌肉酸痛,部分老人和小孩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的症状。

    “甲流”感染症状

    新冠肺炎感染:新冠肺炎潜伏期有1-14天,病状因人而异,有轻有重。患者会有鼻塞、咽痛、流鼻涕、发烧、浑身肌肉酸痛的症状。比较显著和“甲流”症状不一致的是部分患者会有嗅觉、味觉丧失的症状。

    新冠肺炎感染十大症状

    其次“甲流”和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一样。

    “甲流”:甲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并且可以通过接触传播。

    新冠肺炎:新冠病毒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,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,传染性要比“甲流”强。

    再者,“甲流”可以通过注射疫苗较好的防疫,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防疫疫苗。目前已经有针对“甲流”的特效流感疫苗,在季节性流感来临前,老人和小孩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预防性,基本可以较大减少感染“甲流”的概率。而目前为止,没有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预防性疫苗,人们还是以基本的隔离病毒阻绝感染的方式预防新冠病毒。

    如何预防“甲流”

    第一,最好的预防病毒的方式就是远离病毒,阻止病毒的感染。在“甲流”爆发的季节,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和他人的接触,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最大限度的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。笔者在新冠病毒管控解除后,全民感染期间就尽可能的减少与人的接触。中午在食堂就餐的时候总是打了饭自己回独居的宿舍就餐,减少脱下口罩和他们接触的时间,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和他人保持距离,多在通风处待,少在密闭不通风的房间里待。至今笔者仍未感染新冠和“甲流”,同事戏称要把我送到医院检查检查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基因抗体。

    第二,做好病毒的防御和消杀工作。日常工作和与人接触的户外活动中,要带好口罩,尽量减少病毒进入身体内;房间内多通风消杀,不给病毒留下的机会;勤洗手,做好个人卫生,日常避免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睛等部位。

    第三,合理饮食,吃饱穿暖,休息好,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。吃好,喝好,休息好,心态好,身体就好,身体的免疫能力就强,病毒就无可乘之机。笔者以前在东北读大学的时候,饮食规律,经常锻炼,无忧无虑,心情开朗,身体素质倍棒,在寒冬的早晨能在户外晨读两个小时仍然不觉得冷。

    特别声明:本网站为寻人启事公益网,人人都可发布,所有内容为会员上传发布",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,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。